受到经济和医疗条件的进步影响,目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3岁,老人养老阶段的平均时间超过17年,按年均花费10万元计算为170万元,这和调查中老人的养老花费预期100万元有70万元的养老支出缺口,这是未来养老财富规划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根据调研数据,从城市居民养老意愿来看,未来养老服务模式或需优化。居家养老是基础且目前占据主要地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比例将逐步提升。
1.居家养老:仍占据主要地位
大部分受访者愿意选择在家养老,希望由家人照顾,或希望将家里按照养老院的标准配置进行改造,同时由专业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在家养老相比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更熟悉的环境和人,生活更舒适,在支出方面也更具备优势,在家养老的“居家养老+上门+专业化”的服务需求趋势已经非常明确。
普通老人倾向在家养老(家人照顾)的养老模式,养老费用预期最低;在家养老(机构照料)模式更受到年轻“80后”的喜欢,养老费用预期高出家人照顾模式下的花销约七成。
2.社区养老:选择意愿逐步提升
随着各地社区治理与建设的日益完善,部分居民愿意选择社区养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社区日托形式,即晚上住在自己家,白天在社区照料中心;或选择社区全托形式,即住到家附近的社区照料中心。在养老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社区养老要提升护理人员专业度,提高智能化水平。
3.机构养老:选择意愿明显提升
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从代际差异看,年轻人群(“70后/80后”)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更高,未来机构养老的需求必将大幅增加。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展相对成熟,现阶段人们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更多是出于刚需,机构可以提供更专业的照护和医疗服务。不选择机构养老的障碍点集中在“陌生的环境无法适应”,同时对养老机构的服务有所担忧。
对于中高端机构养老,平均每人预期花费超过9000元/月,老人在养老机构花费的心理预期相对比过去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