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养老机构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群众投诉比较多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北京市民政局民政养老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市委市政府对于加强养老机构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高度重视,把养老服务监管纳入了“每月一题”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北京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根据群众的反映和期盼,坚持聚焦社会普遍关注,针对部分养老机构存在的质量不高、服务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通过加强信息化监管、建立诉求快速响应和办理机制、完善一体化综合监管等措施,努力提升监管水平。
第一个是完善信息化监管手段
根据群众反映和工作需要,北京市民政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升级建设了养老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对各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进行全要素记录、全数据互通、全流程监管、全口径分析。比如,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护的监管,以前养老院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护理人员在完成照护服务后,手工填写照护记录。不但无法对照护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还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取得老年人同意的前提下,信息化监管采取在老人房间放置蓝牙、智慧屏等智能技术终端,护理人员通过刷脸、打卡等方式即时、全程记录服务开展情况。通过智慧终端记录这些信息会及时地传到管理后台,后台就能及时掌握这种情况,有没有漏服务、未服务等情况。
第二个是快速响应
北京市民政局将加强和12345的对接,对群众通过养老服务网和12345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该解决的立即解决,从体制上、机制上需要优化的,北京市民政局会尽快地进行优化。
第三个方面是细化监管机制
现在北京市民政局已经初步建立起“6+4”一体化综合监管机制,“6”主要是指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科技监管、共治监管。“4”是指养老服务的“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评”和“一业一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在这个监管机制上北京市民政局通过将线上监管和线下的飞行检查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对养老机构服务工作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