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发经济崛起的背景下,降低委托人设立养老信托门槛、健全养老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完善和细化针对养老信托产业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或进一步激发老年消费市场的潜力。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大力发展养老信托基金,加强养老第三支柱建设,面向老年人设计更精细、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
那么现阶段,与养老服务信托相关的产品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有哪些?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应为大众所熟悉认知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占绝对主导地位;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覆盖面较低、发展不均衡;第三支柱规模尚小,处于发展初期。
因此,亟须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根据其资源禀赋推出差异化的养老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客群的养老需求。
那么,现阶段来看,与养老服务信托相关的产品主要呈现出什么特点?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相关人士的需求?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信托公司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养老信托多与家族信托协同开展,围绕客户需求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养老需求。整体来看,养老信托融资金信托和服务信托为一体,在为客户做好财富传承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另一方面,该人士也坦言,养老服务信托目前只能是私募,做大规模有较大难度。
对于养老服务信托未来的发展方向,该人士认为,按照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整体规划,未来养老金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普惠定位,养老服务信托应为大众所熟悉和认知;二是应适当放开私募限制,鼓励更多人群加入到养老服务信托之中;三是应鼓励各金融机构间开展养老金融服务的公平竞争,鼓励开发更多更丰富更有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产品。
而对于信托公司在养老服务信托业务中发挥的作用,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一是将养老服务信托作为信托公司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二是作为丰富信托公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三是与家族传承、慈善等业务实现协同发展。